人物故事:
赵淑清自1996年开始社区志愿服务以来,任劳任怨甘担任社区的文化辅导员、情系城区的志愿保洁员、乐善好施的困难帮扶员,用无私和大爱诠释一个七旬老党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
奉献社区的文化辅导员
赵淑清1939年6月出生在桑植县的一个土家山寨,20世纪80年代末,她随丈夫来到新成立的武陵源区生活,然而在1996年,她的丈夫因为车祸不幸离世。经历生离死别,感恩邻里相助,一时间,赵淑清沉默了许久,她暗暗下了决心,要在自己的余生,努力回报帮助自己的好心人。从义务清扫垃圾开始,赵淑清帮邻居送菜、帮游客引路、帮贫困户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慢慢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排头兵。
2002年,已是年过花甲的赵淑清又当起了社区腰鼓和秧歌文艺队的义务辅导员,她先后自费购买了录音机和587块光盘,亲手制作了500多副腰鼓棒、120多副九子鞭,全部免费送给了社区文艺队,在她的辅导下,宝峰路社区、喻家嘴社区等地250多名群众学会了打腰鼓、扭秧歌、跳摆手舞。从2008年7月1日起,武陵源景区标志门广场文化活动开始启动。此后每晚六点,赵淑清就从吴家峪居委会四楼活动室把大鼓搬下楼,用三轮车送到标志门广场,晚上八点多钟活动结束后,又将大鼓运回社区四楼活动室。活动以来,赵淑清已免费为当地群众印发了歌谱3000余份,义务教会1000多名游客跳摆手舞和打九子鞭。2004年,赵淑清又学会了照相,她专为行动不便的社区老年人服务,十多年来共为老人免费拍照片送照片2000多张。赵淑清一直热心着社区的公益事业,2006年,区老年活动中心门球场扩建资金欠缺,赵淑清闻讯后便四处奔走,筹集捐款4.35万元。
“大家快乐了,我也就快乐了!”19年来,赵淑清出钱出力,全身心的投入社区文化事业,无怨亦无悔。
情系城区的志愿保洁员
“武陵源是著名旅游区,环境卫生是城区的脸面,我要为大家有个干净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出一分力,发一分光。”赵淑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赵淑清年老体弱,患有高血压,曾两次摔跤成骨折,虽住院治愈,但还是留下后遗症。遇到天气变化或用力太大就隐隐作痛。但她不顾这些,从2003年开始,赵淑清每天出门,都要带上三件“宝贝”:三轮车、扫帚和火钳,在武陵源城区大街小巷打扫卫生,捡拾垃圾,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有一个儿童娱乐场所,孩子们起初常常玩耍丢下很多垃圾,她看到一次主动打扫一次,后来孩子们终于自觉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习惯。每每看到这些变化,赵淑清就从心底里感到高兴。2013年4月8日,武陵源区老年城管志愿服务队成立,赵淑清主动担任了队长。她带领20名老年志愿者,每天出入城区大街小巷打扫卫生、疏导车辆,宣传文明礼仪、交通安全,进行文明劝导,受到居民和游客的交口称赞。十余年来,赵淑清老人主动上街打扫卫生捡拾垃圾,共用坏了13把火钳、6把扫帚、6个铁皮垃圾篓和2把铁撮。她没要一分钱报酬,还自己花费了861元购买卫生劳动工具。尽管“得不偿失”,赵淑清却依旧乐此不彼。
乐善好施的困难帮扶员
赵淑清没有固定收入,只有丈夫去世后的每月550元的抚恤金和儿女们平时给她的零花钱,平日里,她自己节衣缩食,但帮助别人却是慷慨大方。多年来,她为地震灾区捐款、为困难联系户资助、为社区活动中心购买音响光碟共花费1.5万元,还向特困户和养老院赠送棉被衣物共296件。
2006年,赵淑清主动找吴家峪社区,要求分配十个困难联系户进行帮扶。居民周春玉双目失明,丈夫弱智,育有一儿一女,家里十分困难,房子年久失修。赵淑清知道后,给予这个贫困家庭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为他们家送衣送鞋,教她女儿做家务,帮她儿子在酒店找工作,资助他们家养猪。通过几年努力,周春玉家终于逐渐摆脱了贫困,还修起了两层楼房。“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周春玉每次遇到赵淑清都会紧紧地拉着她的手,舍不得松开。居民邓昌修下半身瘫痪,出行完全靠手轮车。有次他的手轮车坏了,赵淑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找区民政局反映情况。很快区民政局为邓昌修送来了一辆崭新的手轮车。2014年冬天来临,赵妈花442元钱为社区2个盲人、7个哑巴、3个瘫子、3个寡妇和2个高龄老人,每人购买一个热水袋,只为让他们冬天晚上睡觉暖和些。
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19年来,赵淑清每天都是忙碌的,也是快乐的,她用一个七旬老人的真情大爱,默默践行着曾经许下的心愿。她很平凡,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社区老人,她又很伟大,十九年如一日地助人为乐真情奉献。2011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武陵源考察时,亲切接见了赵淑清。2014年12月,赵淑清入围全国“中国好人榜”名单,并先后荣获湖南省两型文明户,张家界市优秀志愿者、市个体文明经商户、市优秀共产党员、“文化工作先进个人”、“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武陵源区第二届道德模范”、“张家界市第三届道德模范”。
- 来源:湖南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