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杜腊珍,女,湖南省慈利县卫生和计生局退休干部,助。她是在乡村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口计生老兵,有着丰富的妇女工作和基层工作经验,退休后,她志愿到慈利县婚调委当义务调解员,并积极协助县妇联做婚姻调解工作。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以传统文化为媒,围绕调和对象的心理和纠纷,一人一事,以表及里,剖析因果,情理透融,先后接待调和850多对夫妇,使130多对离婚夫妇成功重归于好,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知心大姐”“最美和事佬”。
她的热心肠没有退休
2016年,杜腊珍退休了,但她的热心肠却没有退休。在婚姻义务调解员的岗位上,她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为群众更加热情的服务。她把加强文化修养树立新风正气作为提升自身素养、沟通调解对象的桥梁,平时自己注重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中加强文化修养,用心领悟文化知识内在的、根本的、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道”,并使之内化为较好地理论素养和调解方法。每次调解中,她总是给调解对象灌输中国的传统文化,宣传好的家风孝道,弘扬社会新风正能量,使大家通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实现对人生价值有更多发现,对生活意义有更美好构建,使大家通过先进文化和家风典范,不断参悟和修正涵养心性,完善人格,在追求高雅中自觉做到慎独、慎友、慎权,消除心中怨气,从而达到“爱”之得当、“好”之有道的境地。杜腊珍不断充实自己,学习心理知识,在婚调委里给前来调解的夫妻们上课,向他们传授一些夫妻相处之道,“有时候走廊都站满了人”。那些被她成功调和的夫妻,也经常会在微信上继续跟她交流,分享生活上的新变化。看着这些曾经要离婚的夫妻,如今生活越过越美满,杜腊珍十分有成就感。
她有自己的10种调解法
就这样,杜腊珍在慈利县渐渐“火了”:“有好多人都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调解,晚上也打,周末也打,甚至还有从慈利嫁到外省去的姑娘向我打来电话寻求建议。”多年的婚姻调解工作,让杜腊珍深有所得,她按照调解的内容自己分类,总结摸索出了一套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和调解方法。先是问询笔录,深入了解内情。她坚持见面听情况找问题,给每名对象做一份详细情况笔录,建立秘密“个人问题档案”,为后续工作积累第一手材料,这样的“档案”,她已累计抄写了上千份。再是判断评估,准确分析问题。每次了解情况后,她总是以最简洁的语言归纳问题的前因后果,入情入理,娓娓道来,让调解对象心悦诚服,愿意接受最后的调解。最后是对诊下药,确保调解有效。她自己先后总结了10种调解法,即:心理平衡法、利益平衡法、婆媳平衡法、新旧舍得法、弥补情感法、亲情得失法、两代隔离法、隔代亲近法、三代同等法、葆扬优点法等。针对不同的对象,灵活使用、综合施策,摆事实、讲道理、谈家庭亲情、话儿女成长、谈老人期盼,逐渐化解了调解对象心中的隔阂和矛盾,提高了调解成功率。
她以亲情和责任赢得群众的依赖
如今,从周一到周五,杜腊珍都会风雨无阻地来到县民政局离婚大厅旁边的婚调委办公室“上班”。因为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又劝说了几个和她一样的退休干部加入。34年来,杜腊珍自始至终把行为示范作为调解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以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服务对象来了,不管什么事,她都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声热情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招待、一阵促膝交谈、一个满意说法”,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营造和谐的环境,减轻求助对象的压力,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绿色通道”。她把办公室当成了心理咨询室,求助对象只要有凝惑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解。她常对自己说,即使退休了,自己依然还要有“限时办”的意识。求助对象有事了,她马上就办,难事不推,急事不缓,随到随办,急事急办。她对调解对象的时间承诺,从来都是实打实的落了地。一件件小事,无不体现着她的亲情和责任,也让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 来源:湖南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