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背着国微走村串寨
向恩林是农民的儿子,1990 年大学毕业,1995 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 年初进人桑植县人民法院工作,被分配 在桑植县人民法院河口人民法庭担任书记员。在人民法庭一干就是 10年。十年间,他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 审判员、副庭长、庭长职务。2005年底调桑植县人民法院民事一庭主持工作。
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在这块拥有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上.向恩林同志始终怀着一个 信念。即就是“一案未结,寝食难安,一事未了,良心难平”。凭着这个信念。也为了让国微在土家山寨更加璀璨,他背上国微,爬山涉水,走乡穿寨。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含茅屋, 把法律知识带到农民的晒谷场、火坑边。给农民朋友讲法析理,组织他们解纷止争。只要哪里有案件,向恩林同志的流动法庭就搬到哪里,国微就背到哪里。多年来,背着国微进村寨已被村民所熟悉,人们称他为“背国徽的法官”。十年间,向恩林同志先后在河口人民法庭. 廖家村人民法庭、凉水口人民法庭、陈家河人民法庭工作,所到过的村寨达200多个,用脚丈 量了150公里范围,行程累计5万多公里.共办理民事、刑事自诉案件1100多件,指导人民 调解纠纷980多起,防止民事案件转刑事案件158件.防止自杀案件35人次,制止械斗。群 众斗股138人次,使345对离婚夫妻破镜重阳,调解结案率达88%以上,巩固率在100%. 创造了张家界市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奇迹。
完善措施一心为民
向恩林同志出生于农村,成长在农村,是地地道道的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农民法官。他深知普通百姓的疾苦,对人民群众有一种天然割舍不断的感情,他把这种感情深植于对事业的追求中,把解决农民朋友的不便作为自已工作的起点,踏踏实实地为群众解决问题。向恩林同志所在的法庭是桑植县最贫困、最边远的地区之一。 所辖范围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深知本地乡土民情的向恩林,首先从方便众诉论做起, 疏通诉讼渠道,完善立案环节,明析立案程序,让群众懂得怎样打官司。由于村民居住分散, 有的纠纷因立案不及时而经常放弃。向恩林同志就在人口集中的村寨设立了9个审判联系点, 将法庭的联系号码、人员姓名及立案范围制成一张张联系卡。发放到各村委负责人、村民小组及外出务工人员手中,向群众承诺法庭保证24小时接受法律咨询和服 务;还组成了一支由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村主任、文书、村小组长等有240人参加的信息员队伍,向恩林同志利用星期天、农闲时节或晚上休 息时间,分批轮流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让他们担任当地农村矛盾纠纷 的信息传报及临时调解工作,帮助法庭准确掌握情况,及时通报信息, 协助法庭开展调解。向恩林同志还自行设计制作了民商事案件审理程序. 审判管辖示意图,并将司法救助规定、当事人诉讼举证通知、法庭干警八不准等制度做成公告牌,醒目地悬挂在法庭办公墙上,让前来诉讼的 当事人一日了然,消除了人民群众对法官断案的神秘感。山区的农民, 日出面作,日落面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常年不拿笔写字,除了自己的 名字,从来没见过法律文书是什么样。向恩林就事先选择几篇有代表性 的起诉状、答解状、申请书等文书样本,呈放在文书样品桌上,让前来 诉讼的人翻阅、参考。这一系列不为人注意的小方法、小措施,倾注了 向恩林同志的大量心血,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朋友,温暖了农民朋友的心, 同时也折射出向恩林同志对待人民群众的一片真情。
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村有一位残疾老人朱振富。在农闲时组织了一帮人修房子。由于没有任何建筑经验,房屋建至八成。耗尽了他所有的 家产,不得不终止修建,但当工程完I,眼睁睁的看到由他完成的大半 房屋已人住了半年,房主也不愿意与他进行结算,身无分文的老人无奈 地来到法院,要求减缓诉论费用,对自己已建工程部分先行立案市理。 当向恩林了解到老人因修建这一工程,被工人讨要工钱,已连续2年没有在家安过春节,甲日家里已近断炊的情况后,主动与分管院长联系,汇报情况,将老人的诉讼费用进行缓交。在分文未取的情况下,向恩林安排审判力量立即投入审判。他们庭内自贴费用数次到被告家中送达,为方便当事人出庭在腊月二十二还组织合议庭成员前往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判决生效以后,老人 感激涕零,每次来法院申请执行事宜时,都不忘来到向恩林的办公室表示感谢,你们为我作 主追回工程款,等钱一到帐, 我马上补交欠下的诉论费。老人还说: 2007 年春节,你们让我过了一个舒心的年。
以心换心用心执法
法官办案都希望调解成功。一是有利于国家节约诉讼成本;二是有利于当事人之间团结和睦;三是有利于法官快审快结。共同的目标所选择的重点有所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也就会出现差别。向恩林知道。农村的大部分纠纷都是因为当事人之间为了争面子,讲势力。在这些小的利益面前不相让,有很多人凭一时之气大动干戈,没有从长远的、大的方面考虑问题,等到情绪平稳后往往后悔莫及。这些都是因为农村经济落后造成的。向恩林同志明白这一-道理, 他比别的法官更盼望案案都能调解,希望所有的当事人都能在法官的开导下,明白一些事理, 改正一些不良习惯,恢复平日里乡亲邻里的和睦,减少一些 必要的经济损失,把有限的资金和时间用在勤劳致富上,让农村尽快地富裕起来。所以,他在组织调解时不怕花费时间. 精力,不怕跑腿、磨嘴皮,面且在劝导双方当事人时推心置腹句句在理,用浅显易懂的普通 百姓语言指出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利益应该受到保护和支持。他的话让老百姓听着顺耳, 他提出的调解方案让老百姓信任、放心。凡是向恩林同志审理的民事纠纷,调解结案的十有 八、九,而且没有一件出现反复。向恩林同志曾调解过一对夫 妻离婚案。当他了解到夫妻双. 方感情并未破裂,只因婆媳之间经常在一些语言中相互比试。 导致儿子在夹缝中两头受气。夫妻之间产生一些怨言。于是,向恩林同志数次上门做儿媳、婆婆的工作。调解中不管婆媳 谁在干什么农活,都主动脱下法官服帮助干起活来,边干边聊,就象亲人拉家常一样。 最后, 婆媳二人都不好意思相继主动参与进来。双方的隔阂-下子就化解了。她们对向恩林同志说: 向法官,你是真心为我们一家人着想,再不听劝,我们实在对住你了。向恩林同志就是这样, 以爱心换:真情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
在农村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在乡镇法庭办案,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纠纷案件,有的只是家务琐事纠纷,有的只是小的利益侵害和人身损害赔偿。要做好这些工作,没有一-颗爱心和耐心,是根本无法在乡镇法庭开展工作的。虽然长年与这些像家务一样的琐事打交道,但是向恩林仍乐在其中。
2006年,向恩林同志接待了一位75岁的上访老人谷忠定,老人拖着残疾的身体在相关部门奔走了4年。-直未得到因交通事故对其造成伤残的赔偿。听了老人的讲述,向恩林同志又坐不住了,他主动联系县政法委、信访局等单位。将该案转到法院立案庭,并主动地接受了领导交给他承办的任务。向恩林不怕湖南省烟草专卖局的冷漠态度,二下长沙处理此案。在到达长沙当晚,向恩林因腹部绞痛。深夜被送到医院打点滴。第二天清早,向恩林不顾医生正在进行的检查,坚持结帐后按时赶到湖南省烟草专卖局与该单位的负责人见面。经过调解,最后终于达成协议:由省烟草专卖局赔偿谷忠定老人医药费、误工费及伤残赔偿金共计4.4万 元,使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老人老泪纵横,拉着向恩林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对 于普通民事纠纷,向恩林从不简单地依靠判决结案,而是以诚释法,以情感人,更多的通过调解从根本上化解和消除矛盾。
严于律已以正压邪
在桑植法院,向恩林同志有一个绰号:叫铁脑壳。这是因为向恩林同志在对待法庭管理和办案开支上太严格的缘故。因为桑植法院办案经费严重不足,法庭每年收案都是以离婚、相邻纠纷、人身损害等小型案件为主,庭里用于办案支出的费用少之又少。加上向恩林出生农村,养成了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习惯在办案中为节省开支,他不但自己走山路,也要求全庭干警少动用摩托车。庭内的每一笔办公经费开支,他都要再三考虑,不到节骨眼上,他不允许开支。近几年来.向恩林获得荣誉渐渐多了起来,同事们开玩笑要向庭长请客以示祝贺,向恩林从来都不答应。要求别人如此,对待自己更严格,就在去北京参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颁奖仪式前,他都舍不得买一双新皮鞋穿上。脚上蹬着一双沾满泥巴的旧皮鞋,还是在同事们的磋合下,在张家界市花了儿十元钱买下一双,但向恩林已经很满足了,乐呵呵地穿上。
向恩林同志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毫不怨悔地花在工作上,留给家庭的只有内疚。因为法官必须要定期换岗,向恩林同志七年间到过四个法庭工.作。经常性的流动,不能拖家带口,所有的生活重担只能落在向恩林同志爱人吴清华一人的肩上,爱人吴清华一名小学教师,除了 要尧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独立承担抚养、教育儿子、孝敬老人的责任。一次,学生面临 毕业考试,儿子突发高烧,他爱人吴清华拨了无数次法庭的电话也没人接。就知道向恩林又 下村去了。天亮后孩子送到医院时已经烧起了肺炎。当问恩林在各村开庭、调解转了—圈回来, 儿子已经住院好几天了。默默地坐在儿子床头,向恩林心如刀绞。面对妻子的流泪,问恩林 只能言不由衷地安慰妻子:以后会好了。从结婚到现在,向恩林一直与爱人分居。以前各在 各的乡镇,没有为家里分担负担,现在向恩林调进了院机关,爱人却还在陈家河镇小学工作。 以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法官,没有能力解决家庭困难,现在当了名人,他也没有想过要利用这个荣誉来要求组织解决分居问题。由于向恩林的严格管理,以身作则,他所在的法庭年年 被评为省、市法院的优秀法庭。
琐碎的民事案件,并不等于就没有危险。向恩林常常在办案中遇到不被当事人理解甚至向他发难的事。一次,一欠帐人因对方申请冻结了为他担保的他弟弟的工资帐户。于是持刀拦住向恩林,气势讷润地说:“我 欠的是国家的钱。不是你私人的,为什么要与我过不去? "向恩林毫不畏惧,正色道:欠债还钱,你弟弟是担保人,法律规定要负连带责任。 被告恼羞成怒,挥舞着刀喊:你敢。我杀你全家。向恩林镇定了一下。直视着他,一字一 顿地说:“你现在面 对的是处理民事案件的法官,如果你再这样器张地妨碍公务,站在你 面前的将是审理刑事案件的法官。”我的镇定明显震慑了他,此案得以顺利执行。
还有一次,一当事人因为败诉,在向恩林的办公室大吵大闹,不仅不在宣读笔录上签字,还扬言要去有关部[告状,向恩林和颜悦色地说:不服判决可以上诉,要告状是你的权利。象这样的事例,向恩林都能泰然处之。当记者问到他对这种情况的感受时,他平静地说:“一个法官,为了维护正义.绝不会因为当事人过激的言行而改变对案件的判决。受到委屈和误会是正常的,这需婴我们做法官的要有极大的耐心、爱心和诚心”。
这就是向恩林,一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带着农民淳朴。憨厚气息的人民法官,他在平凡岗位上以他平凡的行动践行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忠实地履行着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 来源:张家界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