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取名“桃李”美术班
高老师自小喜欢画画。钟爱美术的他,凭着坚实的绘画基本功和勤奋好学精神,考取了 桃源师范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术教师。30多年的教学生涯,他积累了 丰富的教学经验,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在当地小有名气。
退休后,他离开了心爱的教学岗位,闲暇时倍感失落。一次偶然,他去商店购物,看到 一对年轻人花300多元买了一对泥塑娃娃。瞬间,一个念头闪现出来,他要自学泥塑技术,更 加完善自己的艺术追求。也许是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激活了他的灵感,也许是泥塑与美术的 相融之处点醒了他,他的泥塑艺术作品很快就走向了市场,当地--家音乐蜡烛厂特聘他为艺 术总监,专为该厂设计人物、动物模型。得到业界认可,他为年轻人塑的生活像、为老年人 塑的寿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他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吴冠 中塑的56岁和65岁两座肖像,得到了吴教授本人的喜爱、艺术家的肯定和好评。
一年过去了,高老师感到从事雕塑艺术,固然获得了个人荣誉和利益,但不足以发挥自 己为社会奉献余热的作用,更不能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于是他断然拒绝了几家单位每月万 元的高薪聘请,决定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办美术培训班,并取名“桃李”美术班。
艰难起步坚毅前行
创办美术培训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 难在:一是人们不理解,究其原因,家长认为孩子上 特长班高昂学费承担不起,时间耽误了有没有成效还 是未知数。待高老师表态免费人学,也只招到6名学生。 二是没有场地和教学设施。高老师系半边户,老伴常 年患病,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人日常开销全靠他一-人工资。儿女们先后成家后,他和老伴所住房屋还是 民国初期祖宗留下的矮平房,阴暗潮湿。三是远道学 生和贫困学生的午餐问题。面对窘境和困难,高老师 毫不气馁。没有教室,他就因地制宜,把学生带到桂花树下或河岸边柳树下上课;没有课桌,他就就地取材, 把门板、仓门拆下来,把饭桌、床板当课桌。晴天在 外面上课,雨天,就到自己家里上课。为解决房屋阴 暗潮湿问题,他和老伴商量,拿出2万元,砍了水泥地面, 粉刷了墙面,还在屋顶安放了60多片亮瓦。每逢上课前, 冬天,老伴就生好火炉,让同学们取暖;夏天,就备 好凉茶,让同学们消暑解渴;中午到了,帮同学们把 带来的饭菜热热。对于贫困学生,高老师夫妇把玉米 加工炒熟磨成粉,加上黄豆、糯米和白砂糖给他们吃。 这样一来,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2009年,高老 师拿出毕生2万多元积蓄、县关协资助的5000元资金, 在大儿子的操办下,新建了100 平方米的一层新平房。 美术班终于有了安身之所。
在进一步改善了教学条件的基础上,高老师向县 老干局诗词书画协会求援,解决了20多套课桌椅。现在, 高老师已陆续自费添置了电视机、影碟机、数码相机, 还购置了30套演出服,使美术班初具规模。
心怀善缘助力弱者
高老师一-生勤俭节约,生活十分朴素。但他为人 和善,同情弱小。对待有困难的学生,出手大方,毫 不吝啬。有一名王姓少年,性情凶悍,出口成脏,封 闭式教学管理对他无效。老师拿他没办法,父母看了 干着急。后来校长联系高老师,看能不能收为弟子。 该生学了五年,高老师不仅分文不收,还供他笔墨纸 张,甚至解决餐宿。作品投稿获奖后,通过大师指点, 使他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现在他在绘画、雕塑、 书法等方面样样在行,学成后自主创业开了家艺术品 商店,生意红火。
高老师曾说,“一个人一生要乐善好施,广^结善缘, 多积善德。”残疾儿童李红,8岁时玩炸药,炸断双手 和一只眼。父母央求高老师收下他,看到孩子残疾的 身体,高老师一阵心酸,不忍拒绝。高老师特地想办. 法为他制作了一个竹筒嵌笔手套,即在竹筒上凿个槽, 把笔嵌在槽里,然后套在手上,用手臂来回移动写字 作画。高老师对他不仅传授技艺,还教给他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使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一年后,他的书法作品《丹心报国》得到了县书协会 长施大津先生的肯定和赞扬。
呕心沥血培育英才
凭着一名老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高老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余热,以自 己的专业才能无私奉献,可谓硕果累累。二十年来“桃李”美术班桃李芬芳、英才辈出。他先 后为10多个乡镇培育了385名学生;先后为中央美院、大连美院、厦门美院、长沙大学美术系、 南昌大学美术系等高等学府输送了21名专业学子;他的学生中,有64人次荣获全国书画大赛 金、银、铜奖,22人次荣获欧、美、亚国际书画大赛金、银、铜奖;有6名学生受邀出席在美国、 菲律宾、日本等国举办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2006年元月,曾三次荣获全国大赛金奖、四次 荣获国际大赛金奖、被授予“国际金奖艺术家”称号的邓慧同学,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 堂举办的“全国华人华侨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新年座谈会”,见到了中央领导人和很多科学家、 艺术家。她的多幅作品在俄罗斯、美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异国他乡展出收藏。
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高老总是教育学生反哺感恩,服务社会。他带领学生先后到中 小学、敬老院、老年协会举办了25次大型美展,为社会各界人士赠画2500多幅,忠实地践行 着一名艺术家“以德塑美、以美养德”的精神风范。
登高回首放眼处,尽是桃李笑颜开。展望自己的一生,高老将一件又一件“作品”雕琢成器, 这便是他一生的梦,他一生的欣慰。
- 来源:张家界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