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靠肩膀挑出一所学校
1983年,黄章永高中毕业回到崇山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三年后,他成了崇山小学的校长。 当时,崇山小学校舍还是几间低矮破败的茅草房,下雨天师生在教室上课还要打伞戴斗笠, 最让人揪心的是被雨水浸湿的土墙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黄章永决心盖- -所砖 木结构的学校。 当时,他所有亲朋好友都反对他说:“要建一所学校不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谈吗?别干傻事 了”。黄章永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一方面动员亲朋好友想办法,一方面利用节假日到处奔走, 争取支援。当时的县教育局拨下建校款5000元,可是这连买建材的钱都不够,还有运费,民工工资等没有着落。经费不够,他要求家人带头干,让年近花甲的岳母到学校义务做饭,妻子帮学校管理菜园,把山下读书的弟弟找回来利用周末搬石头,挑沙子,又动员母亲把自己 准备建房的三立方米木材全部捐出。运费没有着落,他就召开全校动员会,提出自己每天为 学校挑10担石头,教师每人每天挑两担,学生每人每天搬三块。由于当时崇山不通公路,钢 筋、水泥、玻璃等材料只有靠他和老师们从山下一担一担运到山上,往往是下午4点放学下山, 晚上9点钟才挑回学校。
1992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崇山下了一场雪,他挑着一担玻璃上山,山路结了冰,路上很滑, 为了防止摔跤,不打碎玻璃,他干脆脱掉鞋子,攀着路旁的小树和岩石一步一步往上爬,袜子磨穿了,刺骨的寒冰将他的脚冻麻木了,被尖冰划破了也浑然不知,十几里的山路上,留下了殷红的血迹。赶回学校时,已到晚上十点多钟。那次,他脚板血肉模糊。
从1986年开始筹建到1992 年校舍建成,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他和他的家人、老师用肩膀在海拔1300 多米的山巅上建起了一所学校。
把挚爱献给山里孩子
崇山方圆百里,沟坎纵横,人户居住分散,但几十年来,适龄儿童人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学校虽 然处在村子中心,学生到学校要翻山越岭。如遇雨雪天,走路稍有不慎,就会滑落万丈深渊。为保证学生安全, 每到这时节,黄章永总要带上锄头修路,几乎坚持天天接送学生。30多年来,在村里读书的学生没有发生- -起安全事故。2002年6月30日早晨,突然下起了倾 盆大雨,不一会儿山洪爆发,20多名学生被隔在上学 的路上不敢动弹。黄章永不顾水流湍急,跳下水中将学生一个一个地背过来。突然,一个巨浪向他扑来,他只顾背上的孩子,一个踉跄,脚上被尖石划出一道3 厘米长的口子,但他硬是忍着钻心的剧痛,坚持把20 多个孩子安全接过来。
“挑”出一所遮风避雨的学校,就是为了孩子们上学。谁家孩子不上学,最急的是黄章永,不劝回学校不罢休。有个叫李荣贵的学生,父母智障,家庭条件差,一直住着茅草房,对读书失去了信心,尽管学校为其解决了读书的各种费用,但总是经常逃学。记得2005 年下学期开学的前半个月,黄章永一连到他家劝学7次。
9月16日早上,他发现李荣贵又没有上学,来不及多想,就爬上山去找,路上不料脚一滑, 摔下几米高的岩坎下。待他清醒过来,只有一个信念:“找到李荣贵,要他上学。”他强忍着疼痛,继续寻找,最终找到了李荣贵。李荣贵看到眼前满身血迹的黄校长,麻木的心终于软 了,痛哭流涕,说:“老师,我再也不逃学了。”看到衣衫破烂的孩子,黄章永眼眶湿润了,连忙扶起他,并一同来到学校,让李荣贵洗了澡,换了衣服,亲自将他送进教室这才放心。
为了使孩子们上学有更充足的学习时间,黄章永. 四处求爹爹告奶奶,解决了双层床、被褥,让全校师生吃住在学校,把学校建成了一个温暖的“家”。他自己坚持每晚同学生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寝室,半夜 常常要为学生盖被。记得一个寒风刺骨的深夜,他查完孩子们人睡情况后,带着满身疲惫躺下就睡着了。有一个叫黄胜武的学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小胜武 从五岁开始便住进了学校,由于他年纪最小,黄章永 便安排和自己同睡--床。小胜武爱尿床,时常半夜醒来,床单湿了一大片,换洗衣物、被单也成了黄章永夜晚 生活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他从无怨言,乐此不疲。
学校所在的两个自然村,共300多户农家,800 多 人口。由于偏远贫穷,村民们没有条件让幼小的孩子到山下的学校就读,只能指望山上有一所容纳孩子们的学校。他们的这个愿望,是黄章永和老师们当年用肩膀挑来这所学校的动力,也是黄章永继续坚守在这坐大山里的精神支柱。
用生命守护这道“风景”
“这么多年来,一心只扑在学校和学生身上,亏欠我的家庭太多。”黄章永说这话时,眼眶里溢出了泪水。建校期间,黄章永几乎每天都守在工地上。1992年 暑假的一天,他的两个小孩感冒发高烧达40度。妻子一夜没睡,守候在摇篮旁。第二天天不亮,妻子背上背 一个,怀里抱一个,步行30多里来到乡医院。经诊断,两个小孩都烧成了肺炎。医生抱怨说:“再迟来一个小时,恐怕就没命啦。”两个孩子住院半个月,他只是利用晚上时间打着手电来到医院看望过一次。
2000年上学期开学了,黄章永先组织几位老师将教材挑上山,随后他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自己单独下山挑其它教材及办公用品。走到半山腰,他突然觉得小肚左边隐隐作痛。他坚持走了一段,疼得他大汗淋漓。他强按住腹部,一步一步往下挪。 短短的5公里路程,他歇20多次,终于来到山下一所小诊所,已是晚上九点多钟。第二天,医生对他说,必须马上去市医院做检查治疗。但他想到,正是开学时期,学生需要教材,教师需要办公用品,这怎么能耽误呢?他硬是强撑着身体,把最急用的教材及办公用品挑回学校。
从教30年来,黄章永从海拔1000多米的山下挑回的建校材料、课本、学习生活用品就达30多吨,走访学生5000多人次,行程5万多里。为学生垫付学杂费2万多元,为特困学生 捐款8000余元。每年寒暑假都担任义务守校员,义务工作2100多天。就是这样一所学校,这 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三十多年来,居然走出了三十多个大中专毕业生。
在教学上,黄章永针对崇山的教育基础,因地制宜,为了不浪费师资,集中生源,他采用了隔年招生的办法,使崇山所有适龄儿童能读完小学六年级。为了提高业务素质,他除了经常向城区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外,还每年挤出300多元钱订阅有关教育教学杂志,边教边学,带领其他几位老师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将教育专家请到学校讲座,将城区学校老师引进学校传 经,让老师们受益匪浅。每年暑假吸纳部分高校大学生来学校义务支教,为学生带来了新观点,新知识,拓展了学生视野,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同时,他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差异及心里特征,注重调节他们的学习、活动兴趣。开办了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学生争相借阅、记笔记、写心得,内容丰富,另具一格。
前些年,有关领导看到崇山小学变好了,黄章永工作也很出色,有意将他调进城,但他总是婉言谢绝。他深知自己早巳离不开崇山那片土地,离不开几十年辛勤耕耘的学校,离不开他深爱着的孩子们。他从来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付出。他是高尚的,他是纯洁的。他把全部心血都融人这大山深处的教育事业中,用生命守护着山巅的这道“风景”。
- 来源:张家界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