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拖着疲惫的身子,擦着脸上的汗水,放下锄头一踏进家门,就赶紧来到小叔子轮椅前,倒茶、端尿……在庄塌 乡西庄村,村民们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这一幕。30年来,景冬枚就这样照顾着小叔子,还有已经逝世的瘫痪丈夫。
景冬枚今年60岁,1981年自水田村嫁到西庄村黎昌富家后,她就把自己全部的情与爱奉献给了婆家。
苦难接踵而至,弱女子撑起一个完整的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慈利县庄塌乡境内煤矿较多。为了生计,当地很多百姓在煤矿打工,以挖煤为生。
1981年,景冬枚丈夫黎昌富和小叔子黎昌平在当地煤矿工作时,不幸发生矿难,小叔子伤残严重,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下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只能躺在床上休养。由于因小叔子未成家,景冬枚开始负责照顾他的生活。
1984年,不幸再次降临这个苦难的家庭,丈夫黎昌富也不幸遭遇了矿难。从此,她就肩负了照顾两个病人的责任。面对两个瘫痪在床的病人和两个才几岁的的孩子,景冬枚没有眼泪,没有抱怨,没有抛弃,她独自挑起了这个
重担,非常冷静地处理着一切事情,并且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
有人劝她赶紧甩掉这个烂摊子,再去寻找新的生活,她没有理睬。乡里有人嘲笑她愚蠢,把自己的大好青春了两个要死不活的病人,她无视他们的言语,继续做 着辛苦的农活。
为了筹钱给孩子们读书,她一方面自己朝露而出,朝暮而息,勤勤恳恳地种植农作物,一方面向当地政 府请求帮助,而亲朋好友和八方邻里也被景冬枚事迹 感动,纷纷帮着她们一家子。在丰收的季节搭把手,在忙不过来的时候送饭给病人吃,在严寒时把自己家多余的衣服送给她们家御寒....
丈夫去世,面对瘫痪的叔子她选择了留下
天有不测风云,2008 年,丈夫因胃溃疡不幸去世。景冬枚回忆说,在大病查出来之前,曾多次和自己沟通,希望自己改嫁,但是景冬枚反而劝起了丈夫, 希望他不要想太多,只管好好休养身体就可以。
“没想到,病魔最终还是带走了他,现在生活好起来了,孩子们也长大了,准备享受好日子的时候,他却离开了...
此时小叔子,下半身神经已经完全坏掉,只能使用尿不湿,一日三餐需喂食,景冬枚每次看到小叔子瘫痪在床,她就不忍心了。
“主要是这么多年也有感情了,我照顾他也顺手些,没有我来照顾他,那他以后的日子怎么办?”景冬枚说,“那个时候就觉得特别不忍心,如果我离开了他的话,我自己也会舍不得了,昌平一直对生活都是非常有信心的,从发生灾难以来,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一走,那对他就真的是个打击,所以想着干脆就这样一直照顾他终老吧。”
轻松的话语,简单的言语,如此为他人考虑,却不曾向大家抱怨任何的苦难。
每天一大早,景冬枚把饭菜弄好放在床头,然后自己出去干农活,如果小叔子饿了,他就自己慢慢用手支撑自己的身子,吃点东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个日日夜夜,景冬枚一如既往,对黎昌平的照顾无微不至。终于,在她的 悉心照料下,黎昌平现已可以勉强用手支撑着自己的身子了。
受她的影响,当地孝老爱亲蔚然成风
就是在这样质朴的语言和无声无息的行动中,景冬枚无疑也给孩子们做了个最好的榜样。两个孩子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也纷纷为母亲减轻压力。
孩子们周末放假一回来就到小叔子的屋子先看看叔叔,陪他说说话,然后帮妈妈把农活干好。后来孩 子们有了自己的工作,也都会在工作之余不忘时常回来看望叔叔。
“不论生活多么困难,我每次想起我的妈妈,我总会对自己说这点小事算什么,妈妈那么辛苦都熬过来了,所以现在面对生活压力的时候,我们都很少去抱怨生活,反而对将来是充满了信心。”儿子如是说。
30年的日子,她一位20多岁的年轻妈妈,已然变成一位饱经风雨的沧桑妇女。岁月带走了她最美好、最光鲜的青春,但是并没有带走她身上那些最优秀、最闪亮的品质。
“勤劳、朴素、实在、善良有爱心。”这是村民 信对她的评价。“一家人特别和睦,非常尊重别人,也很受人尊敬。”这同样是大家对她们一家人的看法。在她的影响下,亲人、邻居个个都成了孝顺人,全村呈现出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淳朴风气。
- 来源:张家界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