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英:33年的坚守 只为老有所依心有所安
7月26日,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院长贺晓英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表彰。
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院长贺晓英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表彰。
贺晓英在为老人理发
编者按:一朝戎马洒热血,一生信念记心间。湖南省18人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3家单位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2人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
脱下戎装,奉献地方。他们秉承军队的光荣传统,在不同的岗位继续发热发光。即日起,红网时刻聚焦湖南退役军人,讲述他们的初心故事、责任和担当。
红网时刻记者 易喜盈 张家界报道
33个年头,她舍弃青春不计回报为光荣院奉献自己;124位革命老人,她待之如亲生父母精心照顾耐心服侍;为93位活到80岁以上的革命老人披麻戴孝、养老送终……她既当院长,又当护理、厨师、小工,33年的坚守,让她比花更美、更阳光、更灿烂。
7月26日,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院长贺晓英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表彰。张家界市仅此一人获此殊荣。
百善孝为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贺晓英的故事令人动容,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她先后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17年3月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其先进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据悉,主旋律电影《马桑花开》已于7月开机,主要内容就是讲述“好闺女”贺晓英的动人故事。
无怨无悔,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1986年,24岁的贺晓英来到洪家关光荣院,从一名临时服务员开始做起,与这里的老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贺晓英风华正茂,本可以有一份轻松的好工作,但她选择了留在光荣院里,这一留就留了33年。
做饭、洗衣、挑水、劈柴、搞卫生,为老人洗脸、梳头、剪指甲,这些事情样样都要做,天天都要干,家人亲戚反对她的工作,朋友同学对她表示不理解,可是贺晓英顶住精神压力,毅然决然当上了光荣院老人们的“孝女”,因为背后有着父亲的支持和鼓励,“只要工作做得好,你就贵气,你就高尚。”非议和执着并存,泪水和幸福交织,贺晓英用行动圆了自己的孝女梦,感受到了平凡的伟大,奉献的崇高。
“我们院里大部分都是烈属或者是退伍军人,老人们为了革命奉献了一辈子,我照顾他们也是作为一名党员对革命的奉献。”贺晓英说道,她的爷爷是一个红军烈士,自己是一名党员,传承着英雄的基因、涌动着英雄的血液,“我要用一个红军烈士后代的孝心尽孝,照看好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亲人们。”
无微不至,老人们的“亲闺女”
33年来,贺晓英工作在光荣院,也吃住在光荣院,寸步不离的照顾着老人们。每天6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工作时间14个小时以上。为老人买生日礼物、过年放鞭炮、守岁、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清明扫墓祭祖、送老人探亲、接老人回院、为离世老人处理后事,这么多年她就是这样不停的忙碌着。
烈属余秀英因思念丈夫过度,临终前患上了忧郁症。贺晓英白天开导,夜里陪伴。在老人最后的日子,贺晓英把自己的床和老人合在一起,悉心照顾。老人临走,掏出两块银圆:“女儿,这两个光洋我一直舍不得花。现在也没用了,给你留个念想吧。”握着这两块银元,贺晓英泪如雨下,这是一个革命烈属对她的信任和嘱托。如今,这两块银圆存放在光荣院纪念室里。
80多岁的入朝作战伤残军人詹进成老人不幸得半边风,卧床不起,贺晓英亲自给他喂饭、喂药,为他擦洗身子,还为他接屎接尿擦屁股。
刘金香,复员军人家属,2011年正月初二突然病发如同植物人,上面喂饭,下面拉,最多一天要给她洗四次澡直到离世。
张逢典老人是转业军人,患有痴呆症,小便经常尿到裤子上,端水过去,及时清洗。
在洪家关光荣院的一面墙上,贺晓英制作了一个表格,上面记录了院里现住老人的出生年月。“他们生日的时候除了院里给他们发的两百元,我自己给他们一百元,然后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热闹一下。”贺晓英跟记者说道。
她每年种6亩地,目的就是让老人们时时吃上新鲜蔬菜,每年养七八头肥猪,就是为老人改善伙食。老人们看她忙完家里还要忙地里,就用国家发下来他们攒着的钱买了锄头要帮她干活。
这就是家,贺晓英与老人们,早已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了。
让这些老人在老年生活里,依然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和照顾,这就是贺晓英所图的。
坚定信念,新时期的好党员
1988年,这是贺晓英婚后的第三年,丈夫韦绍平不幸患上脊椎管畸形压迫神经症,不久半身瘫痪。贺晓英的公公婆婆本来住在县城,看到她忙完光荣院又要回家忙着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也只能从城里搬到乡下。二十多年里,丈夫和两个孩子全由公公婆婆照料,连父母、公公婆婆、丈夫的生日,她也只能晚上回晚上走,停留不超过一个小时。“我不是一个好儿媳,但我是光荣院里的一个好护理工。”这句话,贺晓英说得辛酸又坚定。贺晓英一直觉得自己愧对家庭,亏欠了公公婆婆太多。“我只有一个心愿,下辈子,我还做他们的好儿媳,弥补欠下的孝顺。”
贺晓英与老院长儿子放下小家,一心扑在老人身上,业余时间,他们一起探讨院里的发展话题,就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种好蔬菜补充一点生活开支、如何改善老人们的生活以及如何管理好光荣院等问题进行探讨,自己家庭的一些琐事也无法顾及,一心一意做好光荣院的各项工作。
“我没什么大追求,也没什么业余爱好,每天就是做些平凡事。光荣院里的老人幸福,我就幸福。”贺晓英表示,作为一名基层为优抚老人服务的工作者,能够有幸受到习总书记会见,是她一辈子的骄傲和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