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办实事的“王书记”
前村坪村,位于桑植县城东南边陲。山大沟深,地广人稀,常年缺水。在沟沟岔岔的村道两旁,零星住着400多户人家。过去,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多数靠外出务工,是不折不扣的深度贫困村。
2016年底,根据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安排,刚从部队转业的王波被选派到前村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如何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实现整村脱贫,这是最大的难题,也是王波最操心的事。
没想到,王波在村里办的第一件事就办到了村民的心坎里,得了民心。
如今,前村坪村有5个取水点,建成200立方米的蓄水池5个,通过自来水管道,水被送到了每家每户院子里、灶台边。
“为了找水,没少流泪。”
“你要把吃水这事解决了,我们全村人都谢谢你。”想起与村民第一次打照面的情景,王波记忆犹新,独特的地质结构使前村坪村存不住水。天旱的时候,村民们常常扛着扁担,走七八里山路挑水。
“要实现脱贫,第一步就是要帮村民找到水。”王波向单位汇报后,得到了领导的全力支持。“不惜代价,一定要给乡亲们找到水源。”
恰是冬天,王波与探测团队、村干部等人冒着寒风,在被白雪覆盖的大山里开始了第一次寻找水源工作。
“这里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含水层极少,施工难度极大,找水极端困难。”一切刚刚开始,探测队员的几个“极”泼了王波一头冷水,但他并未气馁。
带着一丝倔强,王波一头扎进深林里,想要找到水的步伐越走越急。“为了这个水,没少流泪。”王波的心情五味陈杂,一方面是地理条件不利找水太难,另一方面是自己许下的“一定要找到水源”的承诺。
几天时间下来,王波和探测团队几乎把村里所有沟沟坎坎能存住水的地方都走了个遍。山中野草丛生,沟壑纵横,大家在大冷天里,靠双脚走出了一条条路,常常被荆棘扎伤。
幸运的是,水源找到了。王波说,当时带着这个好消息下山时,已是晚上八点,天已经黑透。
“饭菜都给他们热了7次,就不见他们回来吃饭。”当天,村里的向大姐家杀了年猪,特意邀请了“找水小分队”一起吃晚饭,但约好的时间一改再改,饭菜一热再热。当在门口听到饮水问题可以解决了的消息时,向大姐忍不住哭了起来,“你又不是我们村的人,这么拼干什么呢?”
面对向大姐的“责怪”,王波更加坚定了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信念。在之后的工作中,经过多次寻找水源与实地勘察,最终在全村确定了5个取水点,建成200立方米的蓄水池5个,通过自来水管道,水被送到了每家每户院子里、灶台边。前村坪村,终于不为吃水发愁了。
前村坪村每家每户种植紫薯。
“要让老百姓看到发展的希望。”
水润万物,有了水,就有了生机和希望。找到水后,王波开始规划村子的脱贫路线。
俗话说,靠山吃山。在经过近半年调研、考察和评估后,王波和村“两委”决定立足实际,以奖补政策鼓励村民发展木瓜、紫薯、猪、鸡等种养植业。
贫困户谷发浓以前住的房子。
通过危房改造政策,谷发浓一家住上了新房子,并于2018年摘掉贫困帽子被评为全县的“脱贫之星”。
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群众发展产业热情也高涨起来。2017年,贫困户谷发浓向王波提出了养鸡的想法,王波马上送她到外地学习养殖技术,还帮助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养鸡场建起来了,谷发浓起早贪黑,精心喂养,当年就出售2000多只鸡。王波还鼓励谷发浓发展种植,谷发浓在屋前屋后栽了4000多株木瓜和600多株桃树,果子成熟的季节,不少人专程赶来谷发浓家吃土鸡、摘果子。
得益于村里对产业发展的扶持,谷发浓实现每年有5万元的收入,2018年摘掉贫困帽子被评为全县的“脱贫之星”,
先富带后富,拓宽扶贫路。仅2018年,前村坪村就有11名贫困户带头发展林下养殖和烤烟种植;有6名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创业,先后在村里建起了第一家客栈、第一家农家乐、第一家茶室和第一家商店;通过电商平台,村民们的农产品不仅在张家界本地畅销,还走俏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今年,王波开始了甜玉米试种计划。他说,如果果子结的好,就大面积推广种植。
“要让老百姓看到发展的希望。”现在,说起村里的“家底”,王波如数家珍:村里种植木瓜700亩;雪莲果近300亩;东北土豆100亩……今年,王波又开始了甜玉米试种计划。“如果果子结的好,就大面积推广种植。”他笑着说道,这样又能给老百姓带来收益。
如今,只要走进前村坪村,提起“王书记”,很多村民都竖起大拇指夸道:“他来到这里,是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
目前,前村坪村108户389人名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放眼远观,村里条条都是水泥路,家家都是新房子……前村坪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脱贫攻坚“样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