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约谈”到“全省推介”,“桑植禁毒模式”再次成为“热点”
2014年,全市首起制毒案发生在桑植。
2015年,建市以来最大的制毒案件发生在桑植,被推上“热点”的小山城沦为“毒品重灾区”,严峻毒情受到公安部高度关注,被湖南省禁毒委约谈并重点整治。
2019年,桑植县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管控率从2015年的32%达到100%,外流吸贩毒人员的发生率从2015年的337人下降到73人,下降了78.3%,涉毒人员上升幅度较五年前下降了25%,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满意率从全省倒数第7提高到前40名。
截至目前,全民禁毒格局在桑植已基本形成,毒品蔓延势头得到根本遏制,禁毒工作的“桑植模式”得到省禁毒委高度肯定,并向全省推介。
面对极其复杂的禁毒形势,桑植县禁毒办上下一心,通过几年的不断尝试,共同创造出“四三工作法”、“十二个一”模式、 “十个全覆盖”工作方法,禁毒工作的“桑植模式”让这个曾经被约谈的小县城严峻的禁毒形势被扭转。
6月8日,记者走进桑植县禁毒办,为您解开禁毒工作“桑植模式”的成功之道。
“‘四三工作法’是针对外流涉毒专门创建的一套联合打击机制,桑植县每年有10万多的劳务输出,强化外流涉毒人员防控管控是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桑植县公安局禁毒办副主任龚少华告诉记者。
“四三工作法”即打造管控“三支队伍”、创新宣传“三个结合”、严把外流“三道关口”、借力丰富“三个载体”。
目前,管控“三支队伍”由40名专业管控队、50名教育讲师队、2600余名志愿服务队组成的力量,专司外流吸贩毒管控、预防教育、禁毒宣传等工作。
“三个结合”则是结合党建活动抓宣传、结合区域特色抓宣传、结合精准扶贫抓宣传,全县已有1千多个党支部2万多名党员干部接受禁毒专题学习教育,1万多帮扶干部登门到户送禁毒宣传手册11万份。严把外流“三道关口”即严把流出关、严把渠道关、严把流入关,扎紧外出人员涉毒笼子,努力实现外流务工人员“无毒化”。
借力丰富“三个载体”则是借力“商联会”将禁毒工作纳入到商会的工作职能中,借力“班主任”则是发挥学校班主任的纽带作用,通过班主任微信群推动学生与家长积极参与禁毒活动,借力“典型引领”则是用身边的禁毒典型在全县全面复制、全面推广。
省领导接见谭小周等禁毒工作先进者。
“毒品禁毒工作这是我们全社会都要参与的,如果有人吸毒,有人种毒,要及时举报,只有人人参与,禁毒战争才能打响,打得漂亮。”6月8日,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司法所长兼禁毒办主任李晓红手里拿着禁毒宣传册,正在为村民宣传禁毒知识。这是“十二个一模式”中的“打造一支志愿者队伍”,李晓红就是志愿者之一。
“十二个一模式”主要是从禁毒宣传、预防教育、涉毒人员管控和禁毒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包括设置一批宣传载体、宣传一个先进典型、开展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场节目大赛、设置一堂禁毒教育课、举办一台禁毒春晚、打造一支志愿者队伍、落实一次专题学习活动、建立一个涉毒外流管控制度、举行一次边区协作、创办一个教育基地和健全一套工作机制。
“我们坚持一月举办一次禁毒办例会,两月举办一次乡镇调度会,三月举办一次政府常务会,四月举办一次禁毒委成员单位推进会,五月举办一次县委常委会,六月举办一次工作总结讲评会。”龚少云告诉记者,每举办一次会议,都是对他们禁毒工作的一次回顾、一次总结,督促着他们在禁毒工作中保持时刻不能松懈的警惕性。
“在我们村,有人因为吸毒妻离子散。作为村干部,深感责任重大,为减少毒品危害更多的家庭,我成为了一名‘禁毒志愿者’。”该县刘家坪白族乡长征村村主任钟春作为一名禁毒志愿者,两年多来,为全村2000多名群众做禁毒知识宣讲,上门为村民发放禁毒宣传资料,致力于增强村民拒毒防毒的意识。
钟春是禁毒工作中“十个全覆盖”中“志愿服务全覆盖”的一员,他们的队伍中有政府党员干部、学校老师、医院医生、村辅警以及更多的村干部,志愿者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着优势,让更多的人认识毒品、远离毒品。
“十个全覆盖”即实行禁毒主体、禁毒对象、禁毒环节、禁毒领域的“十个”全覆盖,包括全覆盖禁毒宣讲、学校教育、重点管控、干部检测、困难帮扶、举报奖励、志愿服务、村级示范、单位履责、考核述职。
“禁毒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宣传预防控增量,强烈管控减存量,重点打击控流量。”龚少云说。
接下来,桑植县将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个十百千万”禁毒宣传活动,“个”即打造一个行业标杆,“十”即联动是个单位部门,“百”即组织百名志愿者服务,“千”即落实千名班主任培训,“万”即举办万人抖音大赛,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禁毒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持续提升禁毒民调,提高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满意度,让桑植成为一方无毒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