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在锦绣山水上抒写平安画卷
红网时刻12月23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今年来,武陵源区在连续22年获评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12年获评全省平安区县、4次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全年省民调成绩排全市第一,继续保持全省先进第一方阵;获评全国第四批法治建设先进示范区,“全省无邪教创建示范区”,全省“平安区县”和“平安景区”;实现进京非访行为、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故、恶性刑事案件、暴力恐怖事件“五个零发生”,治安案件、涉旅投诉、交通事故“三下降”,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政法队伍形象“两提升”,被评为全市党的十九大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在这一片锦绣山水上抒写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平安画卷。
为了给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武陵源区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两抢一盗、聚众赌博、收枪治爆、电信诈骗、追客赶客、强揽工程、交通秩序等“长安”“围猎”“百日会战”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对旅游市场秩序热点问题进行重拳整治。立刑案189起,破136起,刑拘57人,逮捕28人。查处行政案件615起,行政处罚610人。
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刚性要求、前置条件来推进。所有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工程造价5%的标准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未按规定落实建设资金和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建设项目,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开展稳评事项20件,暂缓实施1件。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50个,法治工作站33个,全区33个村(社区)和17个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及单位聘请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推行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三大调解优势互补,形成拳头攻坚的“三调联动”模式,变单打独斗为联手发力,取得“1+1+1>3”的显著效果,受到省综治委高度肯定,并列入司法部的联系点。
筑牢平安基础,完善12个警务室、11个执勤室、26个执勤点、58个联合报警救助点,组建义务巡逻队500余人,实行 24小时分块无缝隙巡逻。公安、武警、消防参与景区抢险救援,打造“景区10分钟应急救援救治圈”。推行“一路一长负责制”,群防群治力量不断壮大。服务群众“三三制”、服务游客“三必须”、“红马甲”老人调解队、村级综合应急分队、诚信“黑名单”制度及文明祭祖等社会管理形式不断创新。安装高清探头250余个,核心景区新增73部高清摄像机探头,实现景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在宾馆、出租车等行业建设无线基站,开通无线对讲;所有小区院落安装监控;在标志门、百龙天梯等地安装防爆安全门检测设施。
对各村(社区)综治民调工作开展情况,实行所属乡(街道)与联系区(垂)直单位同等担责、同等考核、统筹调度。将综治民调走访与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建设、村(社区)换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推进,对群众反映的310个民生问题,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建立整改台账,督促限期整改销号。成立区民调中心,对全区6个乡(街道)、33个村(社区)、50多个区综治委成员单位进行民调测评、排队通报,年终实行汇总考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并进行了评比表彰,全年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平安创建活动共表彰个人或单位119个,发放奖金达15万多元,促进平安创建工作群众知晓率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