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工:不忘初心 信仰支撑人生
1969年,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某部服役的田工。
12个年头里,田工一直默默地为常德诗墙建设作出贡献。
常德诗墙镌刻期间,田工使用过的工具。
7月31日,湖南省“守初心 铸军魂”双拥文艺晚会上,田工受邀参加。
编者按:一朝戎马洒热血,一生信念记心间。湖南省18人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3家单位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2人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
脱下戎装,奉献地方。他们秉承军队的光荣传统,在不同的岗位继续发热发光。即日起,红网时刻聚焦湖南退役军人,讲述他们的初心故事、责任和担当。
红网时刻记者 陈宗昊 常德报道
与其说支撑田工一路走来的是双拐,毋宁说是那身旧军装下面的初心。
7月31日晚上,湖南举办“守初心 铸军魂”双拥文艺晚会,当“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田工拄着双拐进入会场时,全场观众起立致敬,掌声经久不息。
“这是组织上给我的光荣,将激励我继续保持初心,做得更好。”田工说。
身残志更坚,入党是人生追求
出生在军人家庭的田工比雷锋小7岁,但雷锋精神影响了他一生,即使在部队因公负伤后,他也一直坚持拄着双拐学雷锋。
“一个人活着,只有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使他人生活得更加美好,才会有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这是田工上中学时候从雷锋事迹中获得的感悟,在他后来的人生中,他也是这么做的。
1968年3月,田工应征入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
入党是田工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尽管受父亲的冤案影响,他的政治进步遇到阻力,但是他从未放弃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服役期间,田工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多次在危险关头见义勇为,在洪水中抢救过战友,在烈火中抢救过国家财产。
1971年4月28日晚,田工在河北省怀来县官厅火车站为抢救油罐车火灾身负重伤,经过26个小时的抢救和手术,24岁的他失去了整条右腿及部分右臀。
在师医院养伤的期间,田工向部队党组织写信表示:“如果在部队不能入党,回地方后也要继续争取入党。”田工如是说,也如是做。在医院里,他帮着植树、打猪草、办黑板报、打扫病房卫生;为重伤病员洗脸喂饭、端屎倒尿;连续一个多月给尿失禁的老人洗裤子和垫单,直到病人出院;连续多日给患震颤麻痹的病人喂饭,直到病人离世……被医护人员称为“顽强乐观的伤病员”。
伤愈回部队后,他主动当给养员、开代销店、维修电器,还一条腿站在桌子上办墙报和专栏,每年都办几十期……被战友们称为“闲不住的老兵”。
1974年4月17日,部队单位党支部通过了田工的入党志愿书,并报上级党委批准。
田工说,当兵是自己一生最大的荣耀。部队大熔炉,不仅坚定了他的信仰,更照亮了他人生前进的方向。退役38年来,田工最喜欢穿军装,哪怕已经洗得发白,残躯依然挺拔。
退伍不褪色,奉献是无悔选择
田工受伤后,光抢救、手术及治疗便输血7000到8000毫升,等于把他全身的血液换了一遍还多。他深感“是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我的身体内,流淌着无数爱心人的血液。虽然我无法一一报答他们,但我要回报社会,把我的第二次生命再献给党和人民。”
1981年7月,田工退伍回地方,他一直有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多的服务社会,体现自身价值。他觉得,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只要意志不衰退,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残而不废、残而有为的人。
田工没有要求组织上解决工作问题,30平方米的两间租赁房里,他买了一张铁架木板床、一张木书桌、两把木椅子,在常德安起了有些简陋的新家,靠着少许抚恤金开始了自己的义工生涯。
1982年10月至1984年11月,田工在原常德市民政局、退伍办义务帮忙两年,协助开展了两个年度的复退军人接待安置和烈士登记、换(补)烈士证、整理烈士档案等工作。
38年来,除暴雨大雪恶劣天气和社会工作特别忙碌时不得已中断外,田工拖着残躯坚持每天早晚各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清扫住房周边几百平方米的公共场地。哪怕这期间摔断过拐杖,摔破过嘴唇,他也无怨无悔,仅扫坏的竹扫帚就超过300把。
孤寡老人王秀兰是一位老党员,田工坚持关心照顾她10多年,每逢年节都要给她送去慰问品或慰问金。老人89岁去世后,田工又拿出积攒的1000元抚恤费,并募得社会捐助2500元,张罗着为老人家办理了后事,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1994年4月,诗词和书法基本功都比较扎实的田工,被吸收参与到创吉尼斯纪录的大型文化工程——“中国常德诗墙”的建设队伍,当上了一名字模雕刻师。在接下来的12年里,他寒暑不避、风雨无阻,以手摇三轮车载着残躯,用拐杖支撑独腿,来回奔波在8华里长的诗墙载体——沅江防洪大堤旁,周密筹划;每天坚守在设施简陋、粉尘飞扬的镌刻工棚里,精心施工。
作为全程全面负责一线施工的镌刻副总监、总监,靠着一把钢卷尺、一台小型计算器、一把刻模刀、一把小剪刀等几样简单的工具,亲手编排了1262幅书画碑的版面;勾摹、雕刻了368幅书法碑的胶纸字模,共计30726字;记录和整理了76本镌刻、安装施工资料,连同部分草底稿,重量达100多斤。
初心永不忘,信仰是精神支柱
田工不讳言自己也曾经迷惘过。刚从部队回到家乡,他发现自己有些观念与社会风气有些格格不入。
“对于当时报纸上出现的要结合‘讲报酬’‘赚大钱’学雷锋的报道宣传让我很不理解,甚至气愤。”田工记得,妻子也一度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跟不上形势,不出去挣钱,做义工有什么用?”
几度唠叨,田工终于忍不住反驳道:“你说别人都在说我 ‘跟不上现在的形势’,我倒要问现在到底是什么形势?我认为只要党的宗旨不变,还为人民服务,我所做的这些就没有错,你不要跟着别人瞎起哄!”
其实田工并不责怪妻子希望自己出去挣钱改善家里条件的出发点,但是他总觉得学雷锋讲奉献不能被“金钱至上”取代,“无论别人怎样不理解我、非议我、嘲笑我,但我始终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当义工。”
田工说,一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客观上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彻底正了名。现在再没有人议论他“极左”“思想僵化”“跟不上现在的形势”了。解除了思想压抑和精神苦闷后,田工更加放心大胆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田工的事迹最终得到社会发现和认可。从2008年12月获“全国优秀志愿者”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中国常德诗墙建设一等功臣”“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 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一系列荣誉落到田工身上,特别是2016年7月1日田工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让他倍感温暖和振奋。
不过,荣誉纷至沓来并没有让田工迷失自我,只是让他更加坚守初心。“从参军前的学生时代我便立志做一名无产者,早早就过了金钱关。”田工已经无法统计这么多年来自己到底少“挣”了多少钱,对于各级组织出于关心而送来的奖金、慰问金、帮扶金,他也一律捐赠到公益事业中去,仅“田工爱心屋”授牌后的4年间他已为其共捐款26.3万元。从退伍后到现在,田工已为救灾帮困和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达43万多元。
在受邀到众多单位宣讲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传播良好的道德风尚期间,田工给自己和有关单位“约法三章”:一不用车接送,二不接受吃请,三不收受劳务报酬。有的单位没有电梯,他就自己爬楼梯上去,最高爬上过八楼会议室,而且大多是站着宣讲。近几年来,他一共作了250多场宣讲报告。
甚至连儿子田禾结婚,田工也只和自己家里人在酒店吃了一桌饭菜,不搞婚礼仪式,不收贺礼红包。
田工说自己不是“怪人”,七十多年的人生尽管颇多逆境,但他一直像顽强的战士坚守神圣的阵地那样,无论是身健还是身残,无论是有岗还是无岗,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褒扬还是非议,都始终坚持践行雷锋精神,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和思想道德高地,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自己谋私利的人生观、价值观。
“初心不仅是理想信念,也是行为规范;不仅是前进目标,也是奋斗动力。”田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