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他捧回两份国家级荣誉
记者 曾甲长 唐晴
5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北大厅。
刚刚参加完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的王开慈和与会代表,激动地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走进大会堂会见他们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总书记面带笑容走到我的面前,和我握手。他的手很厚实,很温暖,也很有力量。”王开慈说,会见时,总书记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为推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王开慈是慈利县“慈爱之家”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这次是因为托养服务中心获得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而走进人民大会堂的。
这不是王开慈第一次获得国家级荣誉。
在慈利县,今年57岁的王开慈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模范人物”。他曾经冒着巨大的风险将破产多年的万坡林场承接下来,多年扎根在山上,修路架线、种花养草,将其建设成了花与树的海洋,助推苗木产业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因劳动业绩突出,2000年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这次再次获得国家授予的荣誉,在王开慈看来,是对他投身于残疾人事业、实现从园林工程师到爱心托养园丁事业转型的高度肯定。5月21日,当记者见到王开慈时,他依旧激动不已: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我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教导,继续发力把残疾人事业做得更好!
王开慈是2013年开办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当时的托养机构环境简陋,空间狭小,且安置的大都是患有智障、精神障碍、自闭症等疾病的特殊人群,绝大部分来自低保、因残致贫等困难家庭。为了让残疾人有一个温暖的家,2016年,王开慈把自己积攒了几十年的血汗钱拿出来,修建了有106个床位、5层楼高的全新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慈爱之家”。
王开慈和他开设的残疾人托养中心,致力于关心、帮助残疾人的事迹数不胜数,不少事迹在当地和残疾人家属中传为佳话:
残疾学员李浩命运坎坷,患有间歇性癫痫和轻度精神病。2018年7月一天,正在与他人玩耍的他突然发病,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送往医院救治时,因李浩未交医保,家里人也不管,王开慈二话没说,个人掏腰包4500元,让李浩得以入院治疗。
17岁的残疾学员陈丽,母亲患白血病死亡,家中有一个11岁的弟弟,爸爸在外打工。刚来托养中心时,陈丽一个字都不会说,就连吃饭都是用手抓着吃。经过中心教师千百遍地示范,现在的她不仅改掉了用手抓饭吃的习惯,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能洗衣铺床、打扫卫生,回到家里也成了父母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