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携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筑起“致富梦”
骆渊祥父子俩正在地里查看发酵家畜肥栽植的油菜长势。(黄岳云 摄)
骆渊祥给养殖的黑山羊添加青贮饲料。(黄岳云 摄)
在自建的腊肉熏制厂,骆渊祥和工人查看熏制腊肉成色。(图 黄岳云拍摄)
红网时刻记者 全江玲 通讯员 黄岳云 联合报道
张家界市慈利县岩泊渡镇任氏桥村吉强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骆渊祥带领儿子一起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仅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还带动了当地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76人就业增收脱贫摘帽。
近日,记者在吉强种养专业合作社的480 多亩油菜基地看到,绿油油的油菜长势喜人,建在山坡上的养殖场里,200多只土鸡四处游荡;700多只黑山羊正在树林里忙着觅食;在腊肉熏烤基地,满炕的腊肉在柴火的熏烤下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农村里的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在家的老人没办法耕种,土地都荒了。”这些年,一直从事挖机工作的骆渊祥目睹村里一片片良田长满杂草,心里很不是滋味。
“任氏桥村地理位置好,生态环境优越,发展生态种养殖业,我很有信心。”带着这份自信,骆渊祥迅速投入到生产发展中,在2018年成立慈利县吉强种养专业合作社。
父子俩立足生态理念,按照之前的思路把黑山羊、牛、土鸡所产生的粪便通过集中堆积发酵制作成有机肥,然后用于红薯、玉米、水稻的肥料,待玉米、红薯收割后所剩下的藤蔓和秸秆再经过发酵处理制作成羊、牛过冬的青贮饲料,这样长期循环使用有机肥可以增强土壤团粒结构而提高水稻、油菜等作物品质。
辛勤付出,必有回报。父子二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让家庭收入翻了几番。2020年,合作社总产值达到160万元左右。
“2018年以来,合作社以基地+农户经营发展模式总投资100万元在全镇流转了600亩农田和200亩耕地,建成了百亩天然富硒稻谷生产基地6个,年产稻谷25000公斤;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2个,带动农户种养150亩,稻花鱼4000公斤、泥鳅10000公斤;自建红薯粉丝加工厂,腊肉熏制厂……” 在油菜基地里,骆渊祥侃侃而谈合作社这几年的发展规模,并随即向记者补充道,合作社还注重品牌建设,注册了“骆稻家”商标,富硒大米、稻花鱼、黑山羊多个产品还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他们父子俩搞出来的东西味道纯正,根本不愁销路。” 在村里,只要提及骆渊祥父子俩的名字,人人都夸是“致富能手”,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上闯出了一片天地。
目前,合作社有固定工人30名,工资从1800元到3000多元不等,有的工人一年最多可拿到近4万元的工资。“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在合作社务工的张姐表示,到生态养殖场干活,每年能挣一万多元,相当不错。
如今,骆渊祥父子俩所打造的生态循环农业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将一如既往地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