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十,你嫁女为什么不收礼金?
近年来,慈利县狠刹违规整酒风,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传统习俗影响下,依旧有不少群众抱着生财心态,挖空心思变相赈酒。
前不久,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三官寺村的普通群众康老十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赈无事酒,还带头在办喜事时不收礼金。这给街坊四邻留下了一个疑问——
本报记者 宋世秀
❶一张特别的告示
6月26日是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传统的赶集日,乡纪委书记陈勇办事从街上经过时,从群众口中得知康老十当天嫁女。
“这个康老十我认识,常年做生意,为人豪爽。”陈勇有些不放心,康老十家族大、亲戚多,朋友也多,“如果任其大操大办,肯定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赶紧制止。”
陈勇立即通知同事,一起去一趟康老十家。康老十就住在三官寺村,也就是三官寺乡集镇上。
走进院子,没有成堆拱门,没有敲锣打鼓,没有烟花爆竹,也没有摆人情簿的桌子。倒是有一群人正围在大门旁边,陈勇走过去,发现是一张特别的告示,上面写道:欢迎光临,谢绝礼金!敬请理解,谢谢合作!
事实上,早在女儿大喜之日的前一个星期,康老十就在微信朋友圈反复发了这张告示,并委托当村支书的侄女康云也在朋友圈提前发布了这个告示,明确表示一切从简,不收礼金。
❷“不想让恶性循环继续下去”
婚丧嫁娶是正当的红白喜事,并非“无事酒”,康老十嫁女真的不收礼金吗?
赈酒当天,有人诚心带了礼金赶到康老十女儿房间强塞被拒,有人进门贺喜发现不收礼金饭也不吃就走,还有人到了门口又折回去……在场的客人接到此起彼伏的电话,多是打探康老十到底收不收礼金的事儿。
康老十不收礼金的态度十分坚决,因为他自己就深受“赈酒风”之害。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家中亲戚多朋友多,他每年用于吃酒的钱都不是小数目。虽然自己七、八年没赈过酒,估计这次大操大办也能收到不少,但他不想让这个恶性循环继续下去,“那就从自己下手,从这次自己办喜事开始!”
当然,他还有另一个顾虑,女儿康倩是中共党员,他不想因为自己结交广、门风大、大操大办影响到女儿。“就是想借女儿婚事来一次彻底的移风易俗。”
对于康老十的安排,女儿女婿十分拥护。特别让他欣慰的是,家住该县赵家岗土家族乡的亲家和他个性相似。“亲家常年在深圳开厂,这次回老家娶儿媳妇也是静悄悄进行的。他们跟那边的朋友都说的是回乡探亲。”
❸“不靠赈酒敛财的人都算得通账”
“老康这个头带得好!其实你赈酒,我赈酒,赈来赈去赈自己。”看到乡里的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带头破除陈规陋习,自觉抵制大操大办,赈酒主动拒收礼金,陈勇发出感慨,“赈酒生财不可取,发展才是硬道理!”
“是啊,无事赈酒亲朋怕,当面恭贺背后骂!”“无事赈酒伤人心,接客好比‘拉壮丁’。”……不少宾客感同深受,频频点头附和。
村支书康云有个儿子在上大二,他说以后娶儿媳妇也要效仿叔叔康老十的做法,只赈酒不收礼金。
然而康老十的做法,到底还是让那些恨不得一年赈一次酒、想靠赈酒发财的人有些尴尬。随后,“出风头”“有几个钱了不起,嫁女都不收人情”的风言风语不断向康老十夫妇袭来。
“这个社会,你怎么做都有人说好有人说歹,坚持自己的主见就好。”康老十认为,不靠赈酒发财的人其实都算得通账,想得明白,“我好几个朋友都说以后也要这么搞。”
❹乡村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
“乡里搞‘治陋习、树新风’行动,我是打心底里支持的。”康老十说,去年小女儿考上重点大学也没赈酒。
康老十自觉抵制“无事酒”、赈酒拒收礼金,不仅是因为他个人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乡里开展的“治陋习、树新风”行动的熏陶。
最近几年,慈利县在狠刹违规赈酒风的过程中,吸取过去治理赈酒风“只刹干部职工,不刹农村歪风”的教训,采取城乡同治,要求各乡镇积极引导村居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此内容纳入其中,从制度上保证刹违规赈酒风“干部职工有规定,村居群众有约定”。
陈勇介绍,三官寺村的《村规民约》明确规定,非红白喜事村民不得赈酒,符合规定的赈酒也要一切从简。大部分村则规定没满五年不得赈酒。
《村规民约》对群众的约束,远远赶不上制度对党员干部的约束。对此,三官寺乡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引导各村建立红白理事会,选取乡贤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用更加严格的监督和乡贤自身的影响力共刹违规赈酒风,“目前来看,效果显著”。
记者手记:
种下的文明种子,终于开始发芽了。当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春风吹遍溇澧大地每一个角落,群众深陷“人情”负担的心也开始渐渐苏醒。
康老十的决定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从过去的你赈我也赈,到受约束不敢随便赈,再到主动不赈酒、赈酒不收礼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态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作为家族的主心骨、村里的能人,康老十的做法必将影响、带动更多的群众效仿。期待有更多的“康老十”出现,期待群众都能摆脱“人情”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