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年俗在新时代里熠熠生辉
中共中央、国务院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9年春节团拜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拜年。(2月3日 新华网)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千百年来,舞龙、庙会、春联、鞭炮等年俗,一直是与春节不可分割的部分。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感叹“年味淡了”“年俗变了”“传统春节越来越远了”……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繁忙的现代人已无暇顾及年俗里的“繁文缛节”,甚至对于一些年俗嗤之以鼻。年俗的传承实在堪忧。
贴春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把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抒发美好愿景,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按规矩,春联必须在除夕之前贴上,上联贴在进门之右边,下联贴在进门之左边。末字是仄声的,是上联;末字是平声的,是下联。在农村,春联的写作以往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自创自写,或是出自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之手。随着硬笔的推广、语文教学对春联的忽视、传统文化的式微,如今会用毛笔的人逐渐减少,会对联写作人也越来越少,重视春联这一年俗的人群有所下降,越来越多年轻人不会对联,甚至不知如何分辨对联的上下联。有的家庭嫌麻烦干脆不贴春联,有的贴在门上的春联,对门两家,竟然会碰巧贴了一模一样的春联,更不幸的,甚至将上下联贴反。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集市里,现场创作写春联的鲜见,大多春联是印刷品,可谓是五花八门,尽管看起来更加金碧辉煌,但总不及手写和结合自家实际创作的让人珍惜,少了一些味道。中国春联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华人对书法和汉字的理解,传承好这一文化瑰宝,意义深远。但从目前春联的传承情况来看,年俗的传承任重道远。
如今,城市里匆匆的脚步让传统年俗离我们越来越远。一些传统年俗被“集福卡”“抢红包”取代。这些“新年俗”深受年轻一代追捧,但它却会让一个把酒言欢、共话新春的家庭聚会沦为一场“微信轰炸”“红包大战”,与之相比,传统年俗的“写春联”“舞龙”多了一些浪漫,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传统年俗,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是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寄托,我们应当加大保护力度,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年俗背后的故事,从而挺起“文化自信”的腰杆,不让传统年俗被“尘封”在记忆里,要让尘封在记忆里的年俗回到现实,还我们浓浓的年味。(文/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