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着“金嗓子”,传递着这座城的温暖
“我们是外地游客,现在被困在高风险地区了,能不能转移到低风险地区?”“我的瓜果蔬菜大约三千多斤,想捐给城里的人,现在被隔离在村里,怎么办?”……电话那头是焦急紧张的市民和旅游朋友,电话这头,则是坚守奋斗在一线的困难群众服务组工作人员,面对着群众们紧急迫切的需求,他们总是在最短的时间给出最恳切的回复,“我们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人,现在我们都是一家人,根据防控指挥部第37号令 ,高风险地区的群众不能出来,政府正在组织力量保障高风险地区人员生活及医疗检测等,请您安心在房间里等待,相信我们的政府……”“感谢您的爱心,请您记下物资保障组电话……”
7月下旬,张家界整座城市因为疫情突然按下了暂停键,面对疫情这个看不见的“敌人”,整个城市突然有了一种高度契合的心理,看新闻、测核酸、调物资,保运转,同在一个城市,第一次把别人的生活轨迹与自己的生活轨迹细细比对,渗透到每一条街道,精确到每一次停留,不希望彼此重逢但又希望彼此平安,这是封闭在家的市民们默默守望整个城市无恙的心理共情。但也因此,市民们和前来旅游的游客们被隔离在住所,产生了许多平时能够简单完成但如今却无计可施的难题。
面对着众多的群众诉求,张家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特地成立了困难群众服务组,电话就是这组工作人员的“作战工具”。
我和单位的陈小莉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我被安排在困难群众服务组,每人一台座机,根据“市长热线”转达的群众诉求,一个号码一个号码的回复过去,这些号码的主人有的咨询特殊医疗、有的咨询出行或者生活保障、有的想要查询核酸检测和健康码……宣传政策、耐心疏导、交办问题,偌大的会议室,只有我们话务员的电话按键声和与群众的交流声。
我们从早上八点开始上班,一直到半夜,争取“事不过夜”,到最后,不少工作人员的嗓子都哑了,很多人都是含着“金嗓子”在工作。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群众把希望寄于“市长热线”,这是在突发情况下对党和政府的信任,“12345”几个数字是他们遇见困难时心里兜底的期望,也是党委政府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隔空传递的温暖。
令人感动的是,打电话的大部分都是求助的群众,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着急和束手无策但又满怀期待的,但当电话回复结束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群众都会对回复说一声“谢谢”。这句“谢谢”让我们在百忙之中,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赤诚人民的温暖。
当病毒涉及我们的城市生活后,身在风险旋涡中的人们,似乎突然都有了一种设身处地的情绪共情——你询问我的困难,我理解你的不易。短暂交流,时间不长,不曾谋面,但电话两端却牵引着整个城市齐心战疫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