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里走东源
“走啊,到村部看戏去。”“来哒,来哒!”10月6日早上7点30分,慈利县东岳观镇东源村的爷爷奶奶们陆续赶往村部观看重阳敬老孝亲文艺汇演。
9点,文艺汇演在大鼓舞《龙腾虎跃》中拉开帷幕。随后,由村民自导自演的节目相继登场,他们中小到8岁,长至68岁。动感十足的腰鼓舞《开门红》、风雅古韵的手势舞《中华孝道》、幽默风趣的小品《孝敬婆婆媳妇贤》等节目赢得现场老年观众的阵阵掌声。演出活动结束后,该村还向65岁以上老人发放了节日礼物。
“尽管只是一袋米和面粉,但我很知足,也很开心。”今年85岁的卓金凡提着大米和面粉,开心的向记者炫耀着。跟随卓金凡老人走进东源村,只见一排排、一栋栋民居小楼错落有致;平坦干净的柏油路、水泥路蜿蜒到户;道路一侧树立的路灯崭新整齐。一路走来,东源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迁,让人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东源村由原分水村和风自洞村合并而来。合村并居如何让村民焕发新活力?村支部书记刘军自有办法。
敬老,让老有所养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目前,东源村共有2097人,仅65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33人。如何让独居、留守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
东源村成立了村志愿服务队。各片区志愿者按照划分区域,对独居、留守老人进行照护。“卓金凡嗲嗲今天之所以这么开心,就是得益于志愿者的精心照顾。”五片区唐进松介绍,前段时间,卓金凡因生病无法起床,志愿者张大姐发现他早上一直没打开大门,便前去探望。当得知他生病后,张大姐立即通知小组长及村委会,及时将他送往医院,直至其子女赶到医院后,大家才安心离开。如今,志愿服务队发展到112人,他们小至10来岁,长至75岁,分布到全村26个小组8个片区。他们不仅会帮忙照护老人,还会主动参与地灾巡查、防汛抗旱等活动。
护幼,为村里的长久发展种下希望
“作为农村人,我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孩子的明天就是家庭的未来。”刘军,还有一个身份是退役军人。近两年来,东源村通过举办暑假夏令营的方式,倡议本村在读大学生担任辅导老师,召集村里一至八年级学生,集中在村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文化学习、体能锻炼、安全教育等。学习期间,刘军本人每天早上亲自为学生进行队列训练,从行为习惯、专注力等方面,引导孩子们走好人生“正步”。同时,为进一步激励本村学生积极进取、努力上进,东源村还对高考优秀学子进行1000元至5000元奖励,以此引导村民重视家教家风,关注子女教育,在全村形成尊重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两期夏令营后,孙子不仅学习习惯好了,还不玩手机了。”看着小孙子在舞台上认真表演手势舞《中华孝道》,杨奶奶觉得这是老年节收到最好的礼物。
宠她,“半边天”撑起半边天
近年来,东源村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人居环境治理、基层社会治理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如今,走在东源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花草树木交相辉映,似一幅“富美山居”图。东源村还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激发“半边天”的道德热情和参与村内建设的积极性。今年端午节,东源村还通过举办包粽子大赛,全村近百位妇女参加了比赛,不仅让大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还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同心力。“家里环境变美了,邻居关系更和谐了,妇女同胞功不可没。”村道上,带着孙子溜达的唐大爷为村里的“半边天”点赞。
夜幕降临,483盏太阳能路灯准时亮起,将美丽的山村点亮。村民王小丽及她的姐妹们,从家里出发,或步行或骑行来到村部广场,为即将进行的广场舞大赛进行着排练。待到晚上8点,她们各自回到家中开始洗刷。拧开水龙头,哗哗的自来水声,犹如动听的歌声。“送水入户”项目的实施,每年每户仅120元的自来水管理费,让村民们用水不再发愁,真正实现“有水用”“用好水”。
(记者 罗红艳 王姣 张林海)